2019年11月3日 星期日

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

藝游未盡-蕭世瓊華甲書藝展

藝游未盡-蕭世瓊華甲書藝展
展期:2019/01/12/-01/30/
展場: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大墩藝廊(一)
開幕:2019/01/12/  15:00
















新年首展,蕭世瓊以創意書法精緻生活

新年伊始,「藝游未盡──蕭世瓊華甲書藝展」今(12)日於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大墩藝廊(一)隆重開展。邁入60歲的蕭世瓊老師,再度以「古典主義的現代書法」概念,創作似畫非畫,讓人驚嘆連連的書藝作品外,還為了落實「生活書法」的概念,鍥而不捨地嘗試各種跨界合作,讓書法藝術成功地融入到生活之中。
展場入口展出主題「藝游未盡」作品,蕭世瓊老師表示,取成語意猶未盡的諧音,並以不同時代風格的篆書方式呈現,他今年60歲了,這次呈現在書法藝術創作上的階段,未來會進一步去進修、遊歷、體會,希望在未來10年後,能以更高的藝術成果跟大家分享。獲獎無數的蕭世瓊老師一向勇於嘗試各種風格,他以傳統經典書法為底蘊,創作出一種獨特的現代感,文字的線條來自傳統;文字的結構也來自傳統,但章法佈局卻不怎麼傳統,他說為了畫面張力的效果,必須調整字形,甚至強化線條的虛實。這種看似「隨意而造」的功力,形成了蕭世瓊強烈的個人風格,在書壇上具有極高的辨識度。
大墩文化中心表示,蕭世瓊為臺灣中生代書藝創作名家,曾獲臺灣省美展第一名三次及「終身免審查」資格,以及全國美展、中山文藝獎、大墩獎、南瀛獎、教育部文藝創作獎、吳三連獎等殊榮,精湛的書法功力,聲譽自是不逕而走。「藝游未盡─蕭世瓊華甲書藝展」精選傳統與現代書法作品五十餘件,涵蓋篆、隸、草、行、楷等字體,另有紫砂茶壺的鎸刻與酒器的書寫。這些作品透過漢字的不同創意,融合古典於現代,重新審視書法藝術在當代的意義,也展現書法藝術的時代新貌。
此次所展出的平面作品有60件,以創意書法為主,古典書法為輔。書體風格涵蓋甲金文、楚文字、漢簡、漢碑、造像記、行草書等,其中以「舞之系列」最引人注目,蕭老師對古文字有深厚的素養,再加上對舞者的觀察,感物寄情,「芭蕾」、「舞力四射」和「鶴之舞」等都讓人印象深刻。其他如「玄之又玄」,是以線條極端的粗細對比,顯現枯荷的印象,實踐了鄧完白「疏處能走馬,密處不使通風,既白當黑,奇趣乃出」的觀點,的確很有可看性。
除了平面作品,還有落實「生活書法」概念的瓷書陶刻立體作品。這次蕭老師特別推出「瓶」安「酒」久系列、「壺」說「有」道」系列和「茗」渡陳「倉」系列,這些系列作品都是成功的跨界合作成果。
蕭世瓊老師表示,「瓶」安「酒」久系列主題酒器,是他三度遠赴金門,在陶瓷廠生產的酒瓶上,以青花釉藥創作,燒製後轉運到金門酒廠,灌入窖藏的三公升五年陳年高粱酒。每一個酒器雖然形制相同,但書寫風格及文字內容各異,白瓷青花,典雅精緻,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。這是臺灣藝術界第一位以官窯創作並灌入金酒,且於個展時大舉發表的藝術家。也因為「瓶」安「酒」久主題酒器的創作過程曲折艱辛,蕭老師祈願帶給所有的好友們,平安久久,喜樂年年!
「壺」說「有」道系列共有42把茶壺,主要是展現鍥刻茶壺的書法韻味,蕭老師刻壺經驗豐富,左手持壺,右手持刀,左手旋壺一圈,無須打稿,布局即了然於胸;接著以刀代筆,或篆或草或隸,單刀使轉,刀刀入裡,筆筆似有神。這次結合李仁嵋、林靜娟、修顏與問清等四位陶藝家的精湛陶藝,他說,在他的刻刀下,這些茶壺不知是否能讓人感受「壺」說「有」道?
「茗」渡陳「倉」系列共展出11個茶倉,其中有修顏女士的北埔原礦土手拉坏茶倉,以及李仁嵋先生的柴燒土茶倉。北埔原礦土茶倉簡約質樸;柴燒土茶倉絢麗精彩。蕭老師戲改成語「暗渡陳倉」,希望讓茗茶入倉陳放,不僅賞心悅目,在取倉、置茶,泡茶、品茗的當下,更能享受茶質醇化後的變化。
蕭世瓊老師十七歲受陳丁奇老師啟蒙,始習書法,再經汪中與杜忠誥教授的調教,得以兼擅各體書,迄今已經43年了。本次他以「藝游未盡」作為六十歲展覽的主題,希望未來更加淬礪,沉心驅智,期能跂望書法的堂奧。十年之後,或許能脫胎換骨,別有一番風貌吧!







2018年2月21日 星期三

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

一藝孤行-蕭世瓊書法創作展

一藝孤行-蕭世瓊書法創作展
展期:2016/03/05/
展場:國立台灣美術館203-205展覽室
開幕:2016/03/12/  14:30




在人類文明進化的歷程中,文字的衍化本身就代表了文化個體的高度發展。從自然界的形象或聲音,甚至抽象思維及情感,藉由圖案轉化為圖騰,再進一步演進成符號,最後轉變為文字,這個過程本身就表徵了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。而文字的書寫能超越溝通紀錄的實用功能,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,並流傳數千年之久,不能不說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蹟。中國傳統的「書寫」做為一種藝術行為,不僅影響遍及日、韓東亞各國,甚至對西方抽象表現主義藝術也多所啟發,在在體現出此類藝術在文化上的特殊性。


  而中國文字經歷三千年的轉化,累積難以計數的歷史文化傳承,甲骨、篆、隸、楷、行、草等形式,在歷代書寫者的筆端發展出多樣的線條變化。即便如此,近代以來日益工業、科技的生活取向,以及西方現代多元藝術的衝擊之下,書法卻反而淪為傳統的遺緒,甚至在當代主流藝術中被擠壓至邊陲。在人們尚以毛筆作為書寫工具的時代,書法藝術所展現的是書者的性情與風骨;當硬筆取代毛筆的時代,書法的重心成為純粹造形與風格的討論;如今進入鍵盤輸入多過於手工書寫的當代,被視為古典的書法藝術如何接軌現實生活並展現時代意義,正是從事書法藝術創作者嚴峻的挑戰。


  投入書法創作與研究三十餘年的亞洲大學助理教授蕭世瓊,以「求變」做為面對當代書法創作課題的基本思考,他認為當書寫者有嘗試求變的念頭,就能展現出變的趨向,這種趨向指的是書寫當中「將變未變」的過程,可以讓文字的線條與結構展現出眾多的可能性。此次受邀國立臺灣美術館展出書法作品65件,正是蕭世瓊嘗試自傳統書法蛻變的研究結晶,強調的是以傳統經典書法線條及結構為底蘊,而在運筆行文的佈局與章法上力求突破,以試圖彰顯書法的時代性。「古典主義的現代書法」是蕭世瓊不斷在創作中強調的書寫意識,也就是以傳統為「體」,變化為「用」,在古典範疇中再創新局,做為他創作探索與追尋的境界。


  此外,蕭世瓊同時亦展出瓷器刻寫30件與鐫刻陶壺20件,透過書寫藝術與器物的結合,傳達「生活書法」的概念,讓書法藝術滲透在日常生活與工藝美術之中,以更貼近現今的生活經驗。蕭世瓊的創作,代表了臺灣當代書法創作者回應「書法如何面向新時代?」的大哉問,希冀有越來越多如蕭世瓊般的現代書家,能為書法藝術開拓更為寬廣的時代面貌。

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